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曲末人心寒的句子
大汉无中策,匈奴犯渭桥。五原秋草绿,胡马一何骄。 命将征西极,横行阴山侧。燕支落汉家,妇女无华色。 转战渡黄河,休兵乐事多。萧条清万里,瀚海寂无波。 【译文及注释】 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,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。 离长安不远的五原,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。 将士们受命西征,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。 攻下了盛产胭脂的燕支山,使胡人惊叹:失我燕支山,使我妇立无颜色! 汉兵转战万里,大获全胜。回渡黄河,凯旋收兵。从此休兵,胡汉人民都乐其太平。 茫茫瀚海,沙浪寂寂,萧条万里,和平安静。 1、大汉句: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。大汉:汉朝,实指唐朝。中策:中等之策。《汉书匈奴传》:严允谏曰:臣闻匈奴为害,所从来久焉。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。后世三家周、贵、汉征之,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。周得中策,汉得下策,秦无策焉。当周宣王时,猃狁内侵,至于泾阳,命将征之,尽境而还。其视戎狄之侵,譬犹蚊虻之螫,驱之而已。故天下标明,是称中策。汉武帝选符练兵,约赍轻粮,深入远戍,虽有克获之功,胡辄报之,兵连祸结二十余年,中国罢耗,匈奴亦创艾,而天下称武,是为下策。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,筑长城之固,延袤万里,转输之行,起于负海。疆界既完,中国内竭,以丧社稷,足为无策。 2、匈奴句:意谓匈奴侵略军已逼近长安。唐武德九年(公元626年)七月,突厥颉利可汗自率十万余骑进寇武功,京师戒严。癸末,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,太宗率大臣高士廉、房玄龄等六骑,驰至渭水,与颉利隔河而语,责其负约,后众军皆至,军威大盛,太宗独与颉利临水对话。颉利请和,引兵而退。见《旧唐书突厌传》。此即写此事。渭桥,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。 3、五原:唐郡名,在今陕西定边县一带。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,常骚扰唐边境。 4、西极:汉唐时之长安以西的疆域。 5、阴山:在今内蒙古境内,东西走向,横亘二千余里。 6、燕支二句:燕支,亦作焉支。在今甘肃永昌县西、山丹县东南。山名,因产燕支草得名。燕支草可作染料,匈奴妇女用以化妆。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境。《史记匈奴传》: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,过焉支山千余里,击匈奴。正义曰:《括地志》云:焉支山一名删丹山,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。《西河故事》云:匈奴失祁连、焉支二山,乃歌曰:亡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;失我焉支山,使我妇女无颜色。 7、萧条:平静之意。班固《封燕支山铭》:萧
查看更多>>问钱塘佳丽谁边?且莫说诗家:白傅坡仙。胜会华筵,江潮鼓吹,天竺云烟。那柳外青楼画船,在西湖苏小门前,歌舞留连。栖越吞吴,付与忘言。
注释 ①问钱塘佳丽谁边:此处是借“佳丽”暗喻南宋首都临安(今浙江杭州),感慨临安已无首都气象。钱塘:此处指杭州。 ②白傅:即白居易,坡仙:指苏东坡。 ③天竺(zhú):西湖附近山名。 ④苏小:南齐时钱塘名妓。 ⑤栖越吞吴,付与忘言: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事,今天的游人早已忘掉了。
译文 问钱塘临安首都气象何在?尚且不要说诗词名家的白居易苏东坡。而今游人整天华宴歌舞,江面上乐曲阵阵,天竺山上香的人很多,整天烟雾缭绕。那柳外的青楼画船,都停留在西湖名妓苏小小门前,留连于美人的歌舞之中,只顾的寻欢作乐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事,今天的游人早已忘掉了。
赏析 作者在杭州西湖看到一些游人华宴歌舞,留连忘返的情景,顿起历史兴亡之感。杭州本是南宋的首府,元军却从这里来灭掉了宋朝,使全民族遭到异族压迫。然而此时的游人只知寻欢作乐,早已忘掉越王勾践就在这里与国人同心协力,发愤图强,终于灭掉吴国,洗雪耻辱。通过历史与现状的对比作者感到故国恢复无望,因而无限感伤。
查看更多>>问从来谁是英雄?一个农夫,一个渔翁。晦迹南阳,栖身东海,一举成功。八阵图名成卧龙,六韬书功在飞熊。霸业成空,遗恨无穷。蜀道寒云,渭水秋风。
注释 ①一个农夫:指诸葛亮。因为他曾经“躬耕南阳”。 ②一个渔翁:指姜太公,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。 ③晦迹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,即隐居。南阳:今属河南,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。 ④栖身东海: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处士,隐海滨。” ⑤八阵图: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说他“推演兵法,作八阵图。”卧龙:指诸葛亮。 ⑥六韩书: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。飞熊: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。 ⑦蜀道寒云:极言蜀道之险峻。 ⑧渭水秋风:言在羁旅中过生活。贾岛《忆江上吴处士》:“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”
查看更多>>卢仝 楼上女儿曲 谁家女儿楼上头,指挥婢子挂帘钩。 林花撩乱心之愁,卷却罗袖弹箜篌。 箜篌历乱五六弦,罗袖掩面啼向天。 相思弦断情不断,落花纷纷心欲穿。 心欲穿,凭栏干。相忆柳条绿,相思锦帐寒。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,使我双泪长珊珊。 我有娇靥待君笑,我有娇蛾待君扫。 莺花烂熳君不来,及至君来花已老。 心肠寸断谁得知,玉阶幂历生青草
查看更多>>